到底怎样才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已经被专家重新定义

心律失常不仅严重,而且多发,认识它的人也不少。但是,有些人经常误解,以下专家重新定义心律异常。

到底怎样才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已经被专家重新定义

心律失常心脏病

心律失常是突然的规律和不规则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无聊、呼吸、手脚麻木、昏厥,甚至意识不清。有些患者也没有不适症状,只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心律失常的病因相当复杂,常见的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风心病等5种不良刺激(2)情绪兴奋、疲劳、饮酒、浓茶、咖啡等)药物因素,如洋地黄、奎尼丁、抗肿瘤药物等(4)严重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5)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心律失常是由器质心脏病引起的,但心律失常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脏病,正常人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值得一提的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心律失常是患冠心病,其实这是误解。冠心病会引起心律失常,但心律失常不全是冠心病引起的。除了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纤维老化、窦房结功能低等器质性因素外,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等非器质性因素。因此,对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首先要仔细寻找心律失常的原因和诱因,不要轻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使用药物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严格观察,安全第一,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只有心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律失常

普通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些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发作,几分钟普通心电图往往难以捕捉。一般来说,有心脏不适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患者,医生建议24小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查率。目前,国内一些医院还开设了电话心电图监测,通过遥控心电图装置记录患者日常心电图的变化。

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不需要用药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应如何治疗,应由心血管专家决定。医生通常会综合病史、症状、体检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波心动图等,参考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异常是否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发展成严重心律异常的可能性等,决定治疗战略。

由于许多抗心律异常药物本身存在潜在致心律异常的风险,使用时必须慎重。一般来说,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不影响心脏功能,有明确的不良刺激因素的心律异常,常被视为功能性。如果这样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就不主张治疗抗心律异常药物。即使有不适症状,也主张先消除不良刺激因素,消除顾虑,稳定情绪,注意观察,必要时给予短期药物治疗。具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伴随心脏泵血功能异常的心律异常,多为病理性,应高度警惕,及时规律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患者的关注。理论上,抗心律异常药物确实存在加剧原心律异常或诱发新心律异常的潜在风险,但患者绝不能窒息。一般来说,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治疗心律失常,不能只靠药物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保持心脏正常或接近正常泵血功能,减轻或消除不适症状,预防猝死。心律失常的治疗应综合,标本兼治。首先要明确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积极消除不良诱因和基础心脏病的治疗,这是治本。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标准性质,有效缓解症状,但只是心律失常治疗的一部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心律失常的态度非常重要,避免过度不安,疾病急忙就医,把治愈的希望寄托在药物上,忽视了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和诱因(疲劳等)的预防和治疗。在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可能事半功倍。                

原创文章,作者:康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kang.com/23339.html

(0)
康康的头像康康
上一篇 2023年9月15日 下午2:24
下一篇 2023年9月15日 下午2: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