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需要剥去外层硬壳和底部老根,直至露出嫩黄色或白色的可食用部分。
竹笋的外层包裹着多层坚硬纤维化的笋壳,这些部分质地粗糙且难以消化,必须彻底去除。剥笋时建议从根部向上纵向划开外壳,逐层剥离至无明显纤维感的嫩芯。靠近笋尖的部分通常较嫩,可保留更多可食层,但若发现内部仍有木质化纹理需继续清理。新鲜竹笋的横截面应呈现均匀的嫩色,无深色斑点或粗硬纤维。
部分特殊品种如毛竹笋需剥至完全无绒毛,而雷笋等细笋可适当保留少量嫩壳。若处理时发现笋肉发黑或散发异味,说明已变质可能,这类竹笋不建议食用。剥好的竹笋需立即浸泡清水或焯水处理,避免氧化变色和草酸残留。
处理好的竹笋可凉拌、清炒或炖汤,建议搭配高蛋白食物促进营养吸收。胃肠功能较弱者应控制食用量,避免过量膳食纤维刺激。竹笋含较多草酸钙,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食用前务必充分焯水。选购时选择切口新鲜、无硫磺味的竹笋,春季现挖的竹笋口感最为鲜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104592.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