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不是三观相合,而是不争对错

很多人喜欢把家庭矛盾归咎于“三观不合”。可是,哪有那么多的三观相合?更多的时候,只是不分对错。《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话说的好:“亲爱的,如果你太好胜,永远都不会快乐的。”

幸福的家庭,不是三观相合,而是不争对错

01.马东主持节目时曾提及他的母亲,他说,76岁的老母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

马东一开始还告诉母亲,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

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紧接着又关上之后,马东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马东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就算你告诉她不用随时关灯的道理,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

想想我们的父母亲不也正和马东母亲一样:

你可能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们,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可他们应声之后,接着把剩菜放入冰箱;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们强调,不要再给孩子买零食,可她们答应之后,转身会带孙子去超市……

但很多人没有像马东那样,做到不和父母争对错,而是冠以“三观不合”,嫌弃他们墨守成规,甚至为了自认为“正确”的小事和父母争的面红耳赤。

伤害了父母的同时,更是让彼此有了隔阂。

夏天的时候,同事刘仪和我抱怨过他的父亲。

他说,母亲去世的早,农村夏天热,好不容易让父亲来城里避暑,结果闲不住的父亲,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广场捡矿泉水瓶。

他告诉父亲,他的做法会让别人说儿子不孝顺,父亲说自己习惯了劳动,也过不来城市老年人的那些娱乐活动。

儿子说父亲不懂得享福,父亲说儿子看不起自己,最后的结果是,老人摔门而出,回了老家。

这样的小事,谁对谁错,根本不容争辩。

子女应该明白,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即使他们的一些行为在你眼里,是不合时宜的,是有失体面的,但想想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想想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首先是“乐其心”,就是让父母心情快乐。

只要父母开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就顺着他们好了,包容和理解父母,不和父母争对错,就是最好的孝顺。

02.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这样的小事:

“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

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夫妻相处总会有分歧,一定要争个对错,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自己也落个不愉快。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对一些小事上纲上线:

你想去学瑜伽班,Ta非说买个垫子回家练;

你要去外面吃饭,Ta非说外面都是地沟油;

你说大海很漂亮,Ta非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

这样的事情,谁对谁错?其实都没有错,不过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和伴侣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不欢而散之后,总有人问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人可能会回答是三观相合。

好的婚姻三观固然重要,但比三观相合更重要的,是不争对错。

刘涛和王珂的爱情故事为很多人称道,刘涛在一次访谈中说到彼此的相处之道,就是不争对错。

“有时候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但争论的过程会让大家觉得累,心里不舒服,我觉得任何的计较都是伤害。”

生活中,没有三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家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

比三观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遇到问题不剑拔弩张,不追究谁对谁错。

网上有一个小故事。

一对老夫妻吵架,丈夫总让着妻子。妻子问:“明明知道我错了,为什么还让着我。”

丈夫说:“因为我怕吵赢了,输了感情,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里,哪里有那么多的三观相合,不过是你在争吵,他在笑。

03.《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中有一细节让我影响深刻:

有一个女孩,在和妈妈散步的路上,看见被人丢弃长着绿毛的胡萝卜,喊道:“妈妈,快看,胡萝卜带绿帽子了。”

女孩的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妈妈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凶巴巴地对女孩说:“什么绿帽子,下次不允许这样说了!”

女孩一脸迷惑,不知道妈妈为啥突然变脸,吓得也不敢再说话。

把长毛的胡萝卜看成“胡萝卜带绿帽子”,多么奇思妙想的创意,却遭妈妈一顿批。

其实,孩子只是将自己熟知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但大人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说法是错误的,不仅会折断孩子发挥想象的翅膀,更会阻断孩子表达自己的欲望。

一个三年级的小女生说自己怕鬼,吓得晚上都不敢睡觉。

妈妈再三和她强调,世界上不可能有鬼,让她别瞎想了。

孩子只好向爸爸倾诉。于是爸爸问她,鬼长什么样?

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头他就不见了。

爸爸陪孩子聊了很多,才得知,孩子在路上经常看到鬼。

接下来,每天放学爸爸都悄悄跟着孩子,想看看孩子眼里的鬼到底什么样。

结果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尾随自己家孩子。

爸爸立马报了警,妈妈得知后,后怕不已,庆幸爸爸听了孩子的“胡话”,让孩子安然无恙。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强调我是大人,小孩子你就得听我,我知道的比你多,我当然是对的。

却不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不同。孩子的世界充满想象力,大人的认知不一定适合孩子的童真。

哪里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孩子只不过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已。

雪化了是什么?

比起标准答案“雪化了是水”,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难道有错么?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是藏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

懂得退出家庭“战场”,绝不是逃兵,而是智者。

原创文章,作者:松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15128.html

(0)
松松的头像松松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6:54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6:54

相关推荐

  • 自尊心很强的女生好不好

    自尊心强的女生往往展现出独立、自信和坚强的个性,这种性格特点通常带给她们更多的自我价值感和内心的坚定。然而,过于强烈的自尊心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容易感到被冒犯或受伤,可能会对他…

    2025年3月20日
  • 孩子幻想症的表现

    孩子出现幻想症的表现可能包括对虚拟世界的过度沉迷、频繁编造离奇故事、与现实脱节的言行及存在不切实际的非理性想法。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专业评估与干预…

    2025年3月20日
  • 自闭症会不会有社交恐惧症

    自闭症患者确实可能会伴随社交恐惧症,但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狭窄。而社交恐惧症属于精神疾病,通常与遗传因素…

    2025年3月11日
  • 过度兴奋是什么症状

    过度兴奋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困难等。这种状态可能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因为好消息、紧张的比赛,还是即将到来的重要事件。过度兴奋…

    2025年3月11日
  • 一招让学生害怕自己

    学生害怕自己可能是由于自卑、过度焦虑或负面自我评价导致的,需要通过心理调整和自我认知改善来解决。核心原因包括外部压力、内在心理状态以及缺乏自我认同感。 1、外部压力。学业压力、家庭…

    2025年3月7日
  • 被打压最好的破局方法

    个人在面对外界打压时,最好的破局方式在于重建内在力量,包括明确自身价值、调整认知以及采取有效行动。从心理层面进行自我调整,并结合环境应对手段,可以有效突破困境。 1调整认知框架 被…

    2025年3月22日
  • 为什么人多就会紧张

    人多时紧张可能与心理压力、环境刺激和生理反应有关。通过认知调整、行为训练和放松技巧,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1、心理压力。在人多场合,个体可能担心被评价或表现不佳,产生焦虑感。这种…

    2025年3月8日
  • 为什么会得社交恐惧症

    为什么会有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不仅内向,而且因为社交障碍而影响生活,而且非常局限于工作类型。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是无限的,那么为什么会有社交恐惧症呢? 社会恐惧症是恐怖主义中…

    2025年3月11日
  • 女人出轨的前兆是什么

    女人出轨的前兆通常包括情感疏离、行为异常和外在变化,可能源自于婚姻关系中的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外部诱惑或自我价值感的迷失。 1、情感疏离 出轨前,女性可能表现出对伴侣的冷漠或疏远,减…

    2025年3月8日
  • 中医治疗焦虑症怎么样

    中医治疗焦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以及促进心理平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症状。常见的中医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中医饮食调理,但需根据个体差异…

    2025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