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花之月季花,消肿解毒,妙用能化解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十大名花月季花,在远古的时候便生长在了华夏大地。考古发现,月季花是华夏先民北方系,相当于黄帝部族的图腾植物。这可能与先民们发现了月季花的治病功效有关。该时期母系社会的影响依然强大,而月季花,因颜色多为艳红,红色入血,常用来治血病,尤其是妇人病。且血病不仅与妇人病相关,咳嗽咯血,筋骨…

十大名花月季花,在远古的时候便生长在了华夏大地。

考古发现,月季花是华夏先民北方系,相当于黄帝部族的图腾植物。这可能与先民们发现了月季花的治病功效有关。

该时期母系社会的影响依然强大,而月季花,因颜色多为艳红,红色入血,常用来治血病,尤其是妇人病。

且血病不仅与妇人病相关,咳嗽咯血,筋骨疼痛甚至骨折后遗痛等也可因血行瘀滞而起。在远古冷兵器时代,部族冲突常使筋骨受伤,大概先民们因月季花受益不小,因而受到追捧。

入药时采用月季花的半开放花,夏、秋采收,晾干,或用微火烘干。以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

性味甘温,入肝经。肝正是藏血主筋之部门,起于子宫之冲脉正是血海。

故月季花可活血调经,消肿解毒。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筋骨疼痛,痈疽肿毒等。

选方:

1、治肺虚咳嗽咯血:月季花合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这个方子有个传说,神农山下有一老妪,终年咳嗽、咯血,被一青年治好,留下一顺口溜:月季月季,清咳良剂。冰糖与月季花合炖,清咳止血神汤,乃祖传秘方。

2、治高血压:月季花,开水泡服。(《福建药物志》)

若肝失条达,阴血暗耗,肝体失养,可致气郁血逆而使血压上升。故此为高血压从肝论治之方。

3、治月经不调:鲜月季花,开水泡服。(《泉州本草》)

4、治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月季花,丹参,香附。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丹参苦能降泄,微寒清热,入心肝二经之深处,活血化瘀而不伤气血,养血安神。香附辛香气浓,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二药相配,气血并治,行气化瘀,通络止痛。

二味在月季花的带领下,既调经,又止痛,对气滞血瘀之心腹疼痛、痛经、闭经等有良效。

除了治月经不调,月季既然治妇科病功效佳,对于子宫出血重症血崩自不会袖手旁观,这一点,需要请出月季根来压镇。

月季根的性味比月季花复杂,甘苦微涩,温,除了活血调经,还具收涩之功。

(《草木便方今释》载,用月季花根,猪肉,炖服,可治血崩。

5、治外伤肿痛:月季花、地鳖虫等量研细末。每日二次,温酒少许冲服。另用鲜花捣烂敷患处。(《安徽中草药》)

7、治筋骨疼痛或骨折后遗疼痛:月月红花炕干研末,每次用酒吞服,服后卧床发汗。(《贵州草药》)

6、治热疖肿痛:月季花,垂盆草各适量,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垂盆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8、治皮肤湿疹,疮肿:鲜月季花捣烂,加白矾少许,外敷。(《四川中药志》1979年)

白矾性寒味酸涩,外用能解毒杀菌,燥湿止痒。

9、治烫伤:月季花焙干研粉,加茶油调搽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除了以上方剂,由于月季花为可食用之花,泡茶或入点心均可。

入茶时可单独喝,也可加桃花、玫瑰花、月季花、绿梅花、菊花组成五花茶,可疏肝解郁,活血调气,让肤色美起来。尤其春天正是疏肝的季节,喝月季花茶可谓当令。

入点心,来一道酥炸月季花:

鲜月季花瓣,面粉,鸡蛋,牛奶,白糖,精盐一撮,沙拉油,发酵粉适量。

将鸡蛋清、蛋黄、糖和牛奶,一起搅匀后抖入面粉、油、盐及发酵粉,轻搅成面浆。花瓣加糖渍半小时和入。一勺勺放入五成热的沙拉油中炸酥。

能疏肝解郁、活血调经,适用于血瘀之经期延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201399.html

(0)
小康的头像小康
上一篇 2023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