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期间需要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它是肌肉供能的关键物质,完全戒断可能影响运动表现和恢复。
1、供能原理:
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后直接为运动提供能量,高强度训练时肌糖原储备不足会导致疲劳。建议健身前2小时摄入低GI碳水如燕麦,训练后30分钟内补充快碳如香蕉促进恢复。
2、代谢机制:
碳水不足时身体会分解肌肉蛋白质供能,反而不利于增肌。采用碳水循环法,训练日每公斤体重摄入3-4克碳水,休息日降至2克,既能保证训练需求又避免脂肪堆积。
3、类型选择:
优选复合碳水如糙米、全麦面包,避免精制糖。运动后窗口期可搭配乳清蛋白,按2:1比例混合快碳与蛋白质,如红薯配鸡胸肉,加速糖原再合成。
4、时段控制:
晨练前可补充20克易消化碳水如吐司,夜间健身需减少碳水总量。采用分餐制,将全天碳水的70%集中在训练前后各2小时摄入,其他时段以蔬菜和优质蛋白为主。
5、个体差异:
减脂期人群可适当降低碳水比例至30%-40%,但不应低于100克/天。增肌者需保证碳水占总热量50%-60%,监测体脂率调整摄入量,避免过度限制引发代谢适应。
健身饮食需注重碳水与蛋白质的协同作用,推荐藜麦、鹰嘴豆等优质碳水来源,搭配深蹲、硬拉等多关节复合动作提升糖原利用率。烹饪方式选择蒸煮替代油炸,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通过定期体成分检测动态调整三大营养素比例,实现增肌减脂的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62393.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