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五种。
1、手术切除:
早期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肝脏某一叶段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决定具体术式。术后需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情况。
2、肝移植:
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可考虑肝移植,即单个肿瘤直径≤5厘米或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直径≤3厘米。肝移植能同时解决肝癌和肝硬化问题,但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存在供体短缺和排斥反应风险。
3、局部消融:
适用于直径≤3厘米的肝癌,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通过影像引导将消融针穿刺至肿瘤部位,利用高温或低温使肿瘤组织坏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较大肿瘤可能需多次治疗。
4、介入治疗:
中晚期肝癌常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其他介入方式包括放射性微球栓塞、载药微球栓塞等。需配合肝功能评估,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栓塞后综合征。
5、靶向药物:
晚期肝癌可选用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增殖信号通路控制病情。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也可用于二线治疗。需监测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药物不良反应。
肝癌患者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豆制品等,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肿瘤破裂。保持规律作息,严格戒酒,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明显乏力、腹胀、皮肤黄染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后的随访应包括每3-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CT或MRI检查,以及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检测。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