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掉发量增多可能由激素变化、营养缺乏、压力过大、不当护发习惯、潜在疾病等因素引起。青春期激素波动、快速生长导致的营养消耗、学业压力、频繁烫染拉扯、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均可能导致脱发加重。
1、激素变化:
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毛囊,导致部分对激素敏感的毛囊萎缩,引发休止期脱发。这种脱发多表现为发际线后移或头顶稀疏,通常伴随皮脂分泌旺盛。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脱发,随着激素水平稳定会逐渐改善。
2、营养缺乏:
快速生长发育期对铁、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需求增加,节食或偏食易造成毛囊供能不足。缺铁性贫血会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使毛乳头细胞分裂减缓;锌元素缺乏则影响角蛋白合成,导致毛发纤细易断。建议通过动物肝脏、深色蔬菜、坚果等食物补充。
3、精神压力:
长期紧张焦虑会促使身体释放皮质醇,这种压力激素会缩短毛发生长期,提前进入退行期。考试季出现的集中性脱发多属此类,常表现为洗头时大量脱发或枕巾上残留发丝。通过冥想、规律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后,脱发通常可逆。
4、护发不当:
过度烫染使用的化学药剂会破坏毛发角质层,高温造型工具则易导致毛干空洞化。扎过紧的马尾辫可能引发牵引性脱发,长期摩擦特定部位会造成局部毛囊损伤。建议减少化学处理频率,选择宽齿梳代替细密梳齿,洗发水温控制在38℃以下。
5、疾病因素:
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会干扰毛囊周期,常伴随体重骤变、月经紊乱等症状。头皮真菌感染如脂溢性皮炎会出现红斑鳞屑,引发瘙痒性脱发。若脱发伴随其他身体异常,建议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和头皮镜检查。
青春期脱发需保证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瘦肉、鸡蛋、豆类可提供毛发合成原料。避免熬夜和长时间戴帽子,每周进行2-3次头皮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每日脱发量持续超过100根或出现斑秃,需及时就医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洗发时选用温和的氨基酸类洗发水,吹发前涂抹热保护产品减少热损伤。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