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潍坊”的由来

一、“潍坊”之“潍”的由来潍”字在汉语中只有两种释义。隋朝以前专指潍水(潍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释“潍”曰:“水出琅邪箕屋山,东入海,徐州浸。夏书曰‘潍淄其道’。从水维声。”隋朝以后“潍”字又增加了另一种释义,即地名:潍州、潍县、潍坊。1、“潍坊”源于“潍县”。潍坊的…

一、“潍坊”之“潍”的由来

潍”字在汉语中只有两种释义。隋朝以前专指潍水(潍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释“潍”曰:“水出琅邪箕屋山,东入海,徐州浸。夏书曰‘潍淄其道’。从水维声。”隋朝以后“潍”字又增加了另一种释义,即地名:潍州、潍县、潍坊。

1、“潍坊”源于“潍县”。

潍坊的前身是潍县。潍县初设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以后几经沿革变化,于1983年撤消。“潍县”在历史上存在了600多年的时间~

2、“潍县”源于“潍州”、“潍水县”

潍县的前身是潍州。潍州的设立,最早在隋朝。公元581年,隋置北海郡。开皇十三年,北海郡分置潍州。在隋设潍州前十年,还设立了潍水县。《隋书•地理志》载:“开皇六年复,改为潍水。” 明洪武十年降潍州为潍县。

3、“潍县”、“潍州”、“潍水县”均源于潍水。

潍河,古称潍水。是潍坊境内的第一大河。有关潍河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潍淄其道”。它只简单记载了潍河和淄河两条河的名字,发源和流经均没有记载。隋代设立的潍水县,是历史上第一次将“潍水”的“潍”用于地名。因此,潍县、潍州、潍水县均以流经境内的潍河而名。

4、潍水源于潍山。

潍水的源头是莒县境内的潍山,潍水因潍山而名。《水经》云:“水出琅琊箕县(今莒县)之潍山,故名潍水。” 《地理志》、《说文》皆谓“潍水出箕屋山”。而《淮南子》曰:“潍水出舟山”。又云:“曰潍山,曰箕屋山,曰复舟山。盖一山三名也”。《太平寰宇记》云:“潍水源出(莒)县东北潍山,去县八十三里,东北流入诸城县境”,沿袭了《水经》说。经考察,如今已无“潍山”这个山名了。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如今莒县的屋山,有可能是古书所载的潍山。

二、“潍坊”之“坊”的由来

“潍坊”的“坊”源于坊子,“坊子”作为地名仅有100多年的时间。

据传,古驿道一般自州县向外十里为亭,二十里为堡,三十里为坊。

据《坊子区志》记载,唐代,在潍州南往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凿井一眼,名曰“三十里井子”(此处距潍州正好三十里)。井旁筑一方土堆,以示标志(现土堆已平,水井保存至二十世纪80年代,现不复存在。经当地居民指认,其位置在行政街与恒安街交叉口南约30米处)。清末,前宁家沟刘起有父子在驿道边、土堆旁开一客店,以土方堆取名“坊子店”。由于“坊子店”地处南北驿站间,过往客商络绎不绝,多在此处歇脚食宿,又加刘氏买卖实在,因而生意兴隆。由此“坊子店”名声大扬。

1899年,德国人侵占山东,1901年在“坊子店”东0.5公里开凿第一眼煤井,因紧依“坊子店”而取名“坊子竖坑”。次年,胶济铁路由青岛修达,建火车站时又定名“坊子火车站”。

随着胶济铁路的全线通车,煤炭的大量开发,这里设集市、摆货摊、开商店,人口日增。火车前路逐渐形成了茂林街(一马路),后发展到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并辟为小商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政府在此设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始称坊子镇,俗称坊子街。“坊子”由此而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kang.com/192317.html

(0)
小康的头像小康
上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