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变味后通常不建议继续食用。豆腐变质可能产生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引发胃肠不适。
豆腐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尤其是水分含量较高的嫩豆腐。当豆腐出现酸味、发黏或颜色变深时,表明蛋白质已开始分解,可能滋生大量细菌。这类变质豆腐不仅营养价值大幅降低,还可能含有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用后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部分发酵类豆制品如臭豆腐、腐乳等具有特殊气味属于正常现象,这类产品经过特定工艺处理,气味来自有益菌发酵。但普通豆腐若在冷藏条件下存放超过3天出现异味,或未冷藏存放超过半天产生酸腐味,均属于异常变质。对于真空包装豆腐,若发现包装膨胀、液体浑浊也应丢弃。
日常购买豆腐应选择正规商超冷藏柜产品,开封后尽快食用完毕。暂时不吃的豆腐可浸泡于煮沸冷却的淡盐水中冷藏保存,但不宜超过2天。若误食变质豆腐后出现持续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注意观察豆腐质地和气味变化,轻微发酸即应停止食用,避免因小失大影响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107268.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