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大暑多少天
导读每年从小暑到大暑,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小暑通常在7月7日或8日,而大暑则在7月22日或23日,两者之间相隔约15天。这段时间是“三伏天”的开始,也是中医强调“冬病夏治”和“防暑养生”的关键期。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15天里科学养生,避免中暑...
每年从小暑到大暑,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小暑通常在7月7日或8日,而大暑则在7月22日或23日,两者之间相隔约15天。这段时间是“三伏天”的开始,也是中医强调“冬病夏治”和“防暑养生”的关键期。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15天里科学养生,避免中暑、湿气过重等问题呢?
小暑到大暑,到底多少天
从节气上来看,小暑和大暑之间相隔15天。这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来划分的。每个节气之间大约间隔15天,因此从小暑开始,经过15天后就迎来了大暑。
在这段时间里,气温逐渐升高,空气潮湿闷热,人体容易出汗过多、食欲减退、疲劳乏力。因此,养生的重点在于清热解暑、健脾祛湿、养心安神。
小暑到大暑期间的养生建议
1.清热解暑,饮食为先
这个阶段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推荐食物包括绿豆、冬瓜、苦瓜、莲子、百合、黄瓜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也可以适量饮用菊花茶、金银花茶、荷叶茶等清热饮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冰镇食品,以免伤及脾胃。
2.健脾祛湿,重在调理
夏季湿气重,容易引发身体沉重、食欲不佳、腹泻等问题。可以通过食用薏米、红豆、山药、茯苓等食材来帮助祛湿健脾。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环境中。
3.养心安神,注意作息
中医认为“暑易伤心”,高温容易导致心烦、失眠。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午间适当小憩,晚上避免熬夜。可适当饮用莲子心茶或酸枣仁汤,帮助安神助眠。
4.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虽然天气炎热,但适度运动仍然重要。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凉爽时进行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过度出汗伤身。
如果你经常感到身体沉重、头昏脑胀、舌苔厚腻、口苦口黏、大便不成形,可能是体内湿气过重。此时应多喝祛湿汤(如薏米红豆汤)、少食油腻甜食,并适当运动促进排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148072.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