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怎么治疗最好(越“抖”越严重的特发性震颤,怎样治疗才能康复?)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的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但下肢震颤较少见,发病率约为1%,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特发性震颤怎么治疗最好(越“抖”越严重的特发性震颤,怎样治疗才能康复?)

01

随病情进展,会越“抖”越严重!

一般来讲,虽同属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但特发性震颤不同于帕金森病,它的唯一症状就是震颤,偶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按照以往传统观念,该病单纯表现为震颤,不会影响预期寿命,是一种良性运动障碍疾病。

然而,随着近年来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特发性震颤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较为缓慢,起初大部分患者并不在意,随病情进展和年龄增加,会越“抖”越严重,此时,包括饮水、进食、系纽扣、书写乃至言语等基本的行为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无法自理,可对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社交、工作构成严重影响。

许先生(化名)就是一名特发性震颤患者,起病于15年前。一开始,除了头部不自主轻微抖动,许先生自觉没有其他明显不适,也就没有太在意。

直到5年前,他发现双侧上肢也开始出现震颤,端饭碗、举杯子、系扣子时出现明显“手抖”,尤其在情绪紧张、身体疲劳时,“手抖”加剧,放松和休息时减轻或消失。

由于基本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许先生遂至当地医院就医检查,并在确诊为特发性震颤后,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但病情控制效果不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觉上肢不自主抖动愈发严重,无法自行顺利完成饮水、进食等动作,并开始出现情绪焦躁、难以入眠等问题,药物治疗效不佳已成定势,只能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和治疗方式。

02

特发性震颤药物治疗无效时,还有其他治疗方式吗?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特发性震颤已被证实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0%~7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病史。而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其发病年龄相较于散发性(无家族病史)患者往往更早,起病年龄多在20岁前。

提醒:若父母辈或家族中有特发性震颤患病史者,需特别留意自身是否有震颤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早就医,明确诊断并及时干预治疗。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确诊后,一般会先根据患者的年龄、震颤轻重程度、身体等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药物治疗

但在发生震颤后需要治疗的人群中,50%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差,这部分人群则可通过丘脑毁损手术及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二种方式来治疗,这两者都能很好的改善震颤。

经评估,许先生明确诊断为特发性震颤,且已严重影响生活。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指征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的情况下,DBS手术是许先生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

03

为什么脑深部电刺激(DBS)术是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

由于丘脑损毁术出现构音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比较高,且毁损的脑组织不能修复,仅适用于单侧肢体症状的治疗。

从安全和疗效角度出发,DBS手术是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同时DBS手术治疗特发性震颤还具有低创伤性、可逆性、可调控性等特点,不损伤脑组织可以同时控制双侧肢体震颤,头部震颤和声音震颤。

该手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震颤的异常脑神经信号,改善症状。

特发性震颤怎么治疗最好(越“抖”越严重的特发性震颤,怎样治疗才能康复?)

由于患者在局麻的状态下进行,在术中就能明确看到术后效果,还可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降低由于刺激而产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这一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更高。此外,植入患者体内的电极为1.27mm,脉冲发生器高54mm,宽54mm,厚度9mm,同时电池的使用寿命达15年,体外充电也十分便利,这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术后,许先生的震颤症状得到了及时的控制,他的生活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

综上所述: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会影响生产生活的疾病,此病因病情、病因、症状等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周期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哪种状况,患者都应保持良好的状态,合理饮食及作息,避免不良情绪及过度劳累,同时也适量运动,对治疗均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康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173500.html

(0)
康康的头像康康
上一篇 2023年10月31日 下午3:22
下一篇 2023年10月31日 下午3: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