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喝酒千杯不醉的秘诀,不光解酒醉还护肝养胃

酒局江湖,推杯换盏之间都是学问,有人几杯下肚便觉得飘飘然。也有人酒过三巡仍屹立于酒桌之上,如何才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份酒桌上“千杯不醉”的秘籍赶快收下吧!

在各个文化里面都有酒。在早期,酒是珍贵的东西,都是用于奉献给神灵、祭祀、朝拜。人们喝了酒以后会有精神的愉悦感,这和很多地方出现了烟草、咖啡、茶叶一样,都可以让人产生一定程度的愉悦感。世界各地的酒,由于各个地方文明的发展进度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产生的酒也不一样。比如说葡萄酒,它是佐餐酒,也就是说不同的酒配不同的食物。像吃牛肉要喝红酒,因为它里面的单宁成分有助于牛肉的消化;吃鱼虾的时候要喝白葡萄酒,它可以解腥气。葡萄酒可以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更加容易消化。

为什么说西洋的酒配中国菜不适合呢?

因为西餐中大虾就是大虾,牛排就是牛排,而中国菜是各种食材炒在一起,你说是以海鲜为主?蔬菜为主?还是肉类为主?所以,不像国外,酒有一种佐餐助消化的作用。在中国的很多场合,人们喜欢喝的是白酒,就直接跳过佐餐这个阶段了。如果一桌子都是大老爷们儿,大家都在喝白酒的时候,往往菜吃得比较少;而如果都是妇孺,那可能一桌菜都吃光了。因为喝白酒往往会抑制胃口。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白酒呢?

因为喝白酒会直接产生一种微醺的感觉,直接就有精神兴奋的作用。而红酒除了佐餐以外要喝得多一点,才会有兴奋的感觉。所以,当酒精变成了直接从精神上享受的时候,就没有佐餐的作用了。

那为什么有些人喝酒容易醉,有些人喝酒不容易醉呢?

那是因为人体分解酒精的酶有多有少,释放的速度不一样。有一个字叫“醋”,左边一个“酉”字,右边个“昔”字,“酉”字一看就知道是酒的意思,而“昔”字上面是一个“廿”也就是“20”的意思,底下一划,再底下一个“日”字,就是“21 日”。古代有这样的说法:酒酿不好,酸了就变醋。其实就是说酒酿得过头了,21日就变成醋。化学上来说,酒叫乙醇,醋叫乙酸。乙醇脱氢变乙醛,再脱氢就变成乙酸。也就是说,酒最后会变成醋。酒喝进去以后也是这样的过程。酒到了体内,肝脏的乙醇脱氢酶,把乙醇脱掉一个氢,乙醇就变成了乙醛,然后再经过乙醛脱氢酶脱掉一个氢变成乙酸。经过这么一分析,好像喝酒也挺没劲儿的,酒喝进去以后全变成醋了。确实,有些人(这些化学反应)变得快,就酒量大,有些人变得慢,就酒量小。

 

而有些人脸容易红,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他们体内缺少第二种酶。当乙醇变成乙醛,乙醛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会引起脸红,浑身皮肤发红。如果他们缺少乙醛脱氢酶,乙醛就没办法变成乙酸。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后就出现了这些副反应。所以,喝了酒脸容易通红的人其实不适合喝酒,乙醛的毒性比乙醇要大得多,情愿酒精多一点,也不要乙醛多。

如果非得喝点酒,又不想醉,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搞清楚酒精的吸收。酒精不像其他食物要到小肠才吸收,酒精在胃里就被吸收了。如果空腹喝酒,酒精马上就吸收、入血,一会儿就“上头”了。所以,如果想让酒精吸收得缓慢一点,可以在喝酒之前先吃点东西,比如喝杯酸奶、吃点饭、吃点麦片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当然,作用最好的是吃点油炸或者油腻的东西。受胃排空的影响,吃进去碳水化合物或者喝杯水,一会儿就排空了;如果是吃点油腻的东西,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排空,能帮你“垫一垫”,让酒精吸收缓慢,不要在胃里就吸收了,而是慢慢地到小肠再吸收,这样酒精浓度就不会一下子增高而醉酒了。

如果酒精进入小肠,已经吸收了以后,它还有一个挥发作用。怎么挥发掉呢?

通过说话、唱歌!有些人喝了酒以后喜欢唱歌,比如蒙古族,唱一个“长调”,喝口酒再唱个“长调”。通过唱长调把酒精挥发掉,最多能散发30%

的酒精。也就是你喝进去的酒精30% 可以通过说话、唱歌来挥发掉。

那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能让我们喝进去的酒精早点排出呢?

可以先通过汗液排出!如果你觉得不太能喝酒,又非得喝一点儿的话,可以把空调温度调得高一点、热一点。喝了酒会更热一点,就会出汗,出汗以后一部分的酒精就随之排出了。

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一个醉酒之人,可能3m 之外就能闻到酒气。就是因为排出的汗会带出一部分的酒精。据统计,出汗最多能排出20% 的酒精!

如果前两个步骤已经完成,一半的酒精就被挥发、排出了。再加上一半的酒精在胃里被“挡”住,没有吸收。这样的话,你的酒量就可能变大了。

其实,这不是在纵容大家喝酒,一定要告诉大家:喝酒多了非常有害健康!要记住3 个“五”!如果每天喝酒超过50g

酒精,相当于白酒100g,每周超过5天,连续5年,患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

那么,安全喝酒量是多少呢?

每天少于20g 酒精,相当于1两不到的白酒,2罐啤酒,或者是红酒150~200mL。这样的酒精量有益健康,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总结一下:如果实在需要喝酒,就用我教你的一“垫”、二“唱”、三“出汗”,加快酒精的排出,让人体减少因酒精而引起的危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200851.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养生知识的头像养生知识
上一篇 2025年7月29日 下午10:43
下一篇 2025年7月29日 下午10:44

相关推荐

  • 对着镜子爱爱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晚上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美! 听说有人doi的时候喜欢加些花样,咳咳...这次要说的不是小玩具...是「镜子」。  「Mirror S.e.x 对镜啪」是你的心头好吗…

    2025年7月30日
  • 90后和00后性生活的区别

    不得不承认在大家眼中的小跟班们似乎真的已经长大了,而小美发现与他们讨论有关于性的话题他们也非常的放得开,甚至可以说和保守并没有什么关联。 在现代新闻的报道中,这样的年轻一代们也总是…

    2025年7月29日
  • 经常吃螃蟹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经常吃螃蟹既有补充营养的益处,也可能引发过敏或胃肠不适等风险。螃蟹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但高嘌呤、高胆固醇特性需注意控制摄入量。 1、优质蛋白来源 螃蟹肉含有丰富易吸…

    2025年6月28日
  • 与其焦虑鸡娃,不如放宽心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比成绩更重要

    最近家长群里流传着一张"海淀区小学生作息表":早上6点起床背单词,放学后连轴转3个培训班,写作业到深夜11点...当我们在为孩子的成绩单焦虑时,是否想过他们稚嫩的心灵正在承受什么?…

    2025年7月24日
  • 爱爱时不要随便碰人家乳头

    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总有那么一群人,喜欢躲在被窝里做运动。(比如我的邻居) 然而,快乐的时光千篇一律,悲伤的瞬间却总是千奇百怪。 这种在男女之间流传了上千年的欢愉操作,对于某些人…

    2025年7月29日
  • 容易走神怎么解决

    容易走神可能与环境、身体状态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有关,可以通过调整注意力方法、优化环境、规律作息以及心理训练等方式改善。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 1环境调整 外部环境干扰是导致注意力不集…

    2025年3月20日
  • 焦虑的情绪会传染吗

    焦虑的情绪确实会通过观察和互动在人群中传递,特别是亲密关系或群体环境中。缓解这一现象需要理解其心理机制,同时学习如何调节自身情绪以及构建良好的沟通模式。 1焦虑情绪传染的原因 焦虑…

    2025年3月7日
  • 有效倾听的技巧有哪些

    有效倾听的关键在于专注并理解对方的表达,同时通过适当的反馈来促进沟通。以下介绍几个有效倾听的技巧,包括专注聆听、传递回应、观察非语言信号等,帮助提升人际沟通质量。 1集中注意力 有…

    2025年3月21日
  • 颅内高潮,比真实性爱更让人兴奋

    「颅内高潮」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是性高潮的一种,但是实际上和性并没有什么关系。 所谓的「颅内高潮」,医学上称它为「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英文是ASMR(Autonomous sens…

    2025年7月29日
  • 避孕套上的油对身体有害吗

    这年头,应该没几个人不知道避孕套的吧?尤其是一些老司机们,对套套的型号、材质到颜色、牌子……可以说都了如指掌了。 不过,话说回来,用了这么多年避孕套,你知道套套上的油是啥吗? 熟悉…

    202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