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是什么意思

 

导读三伏灸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属于“灸疗”的一种,主要是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到立秋之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共约30-40天。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毛孔张开,气血运行加快,此时进行艾灸,药效更容易渗透到体内。...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中医讲究“冬病夏治”,而“三伏灸”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疗法之一。那么,三伏灸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三伏灸是什么意思

  三伏灸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属于“灸疗”的一种,主要是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到立秋之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共约30-40天。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毛孔张开,气血运行加快,此时进行艾灸,药效更容易渗透到体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灸的核心原理是“以热驱寒”。通过燃烧艾条或其他温热药物,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如肺俞、大椎、足三里等,从而激发阳气、温通经络、祛除寒湿,提高免疫力,尤其适合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疼痛、体虚易感冒等人群。

三伏灸有哪些医疗作用

  1、温阳散寒

  三伏灸借助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之力,在三伏天人体阳气最旺时作用于穴位。温热刺激可驱散体内寒邪,补充人体阳气,改善阳虚体质,让身体虚寒症状得到缓解。

  2、疏通经络

  艾灸热力渗透穴位,能促进气血运行。经络畅通可使气血输送至全身各处,消除经络阻滞,缓解因经络不通引发的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恢复身体气血正常流通。

  3、调节免疫

  通过刺激穴位,三伏灸激发人体自身调节机制。这种刺激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升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几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改善虚寒病症

  针对慢性虚寒性疾病,如虚寒型哮喘、慢性腹泻等,三伏灸发挥温煦作用。从根本上改善虚寒体质,减轻病症发作频率和程度,帮助患者逐渐摆脱疾病困扰。

  但三伏灸并不适合所有人。孕妇、皮肤敏感者、发热病人以及严重心脏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最好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211893.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养生知识的头像养生知识
上一篇 2025年8月2日 下午6:23
下一篇 2025年8月2日 下午6: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