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支原体感染主要由性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医源性感染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起。
1、性接触传播:
支原体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是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病原体。性伴侣携带支原体时,通过黏膜接触可导致感染。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刺痒、排尿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分泌物中可检测到支原体DNA。
2、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或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支原体定植。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支原体可突破泌尿生殖道黏膜屏障,引发持续性感染。这类患者常合并反复发作的前列腺炎或附睾炎。
3、卫生习惯不良:
共用毛巾、坐便器等物品可能造成间接接触传播。支原体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不良卫生习惯会增加感染风险。包皮过长的男性因局部清洁困难,更易发生支原体尿道定植。
4、医源性感染:
导尿、膀胱镜等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尿道黏膜完整性,导致医源性支原体感染。医疗机构消毒不彻底时,医疗器械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此类感染多发生在操作后3-7天内出现尿路刺激症状。
5、合并感染:
约30%患者同时感染衣原体或淋球菌,混合感染会加重尿道炎症反应。其他病原体产生的酶类物质可促进支原体黏附上皮细胞,形成生物被膜导致治疗困难。这类患者需进行多重病原体检测。
预防支原体感染需注意安全性行为,建议使用避孕套阻断传播途径。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公共浴池等高风险场所。加强体育锻炼可提升免疫力,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有助于黏膜修复。出现尿道分泌物或排尿不适时,应及时进行支原体培养或核酸检测,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治。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禁止饮酒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原创文章,作者:松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