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主要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感染和足部畸形等因素引起。
1、血糖控制不佳:
长期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足的核心诱因。持续升高的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循环障碍,同时加速蛋白质糖基化进程,影响组织修复能力。临床数据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足部溃疡风险增加26%。
2、周围神经病变:
高血糖引发的代谢异常会损伤感觉神经纤维,导致保护性痛觉减退。患者常出现足部麻木、蚁走感等异常感觉,无法及时察觉外伤或摩擦损伤。运动神经受累时还会引起足部肌肉萎缩,改变足底受力分布。
3、血管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动脉硬化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下肢动脉闭塞会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微循环障碍则使伤口难以获得足够营养和氧气供应。
4、足部感染:
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加之神经病变导致的皮肤干燥皲裂,微生物易通过微小破损侵入。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需氧菌,严重感染时可合并厌氧菌感染,出现恶臭分泌物。
3、足部畸形:
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和肌肉萎缩可导致足弓塌陷、锤状趾等结构异常。这些改变会使足部压力分布失衡,特定部位持续承受异常压力,最终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和足趾空间充足的鞋子,避免赤足行走。控制血糖在空腹4.4-7.0mmol/L、餐后<10.0mmol/L的目标范围,定期进行下肢动脉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出现足部红肿、破溃时应立即就医,由内分泌科和血管外科联合评估处理。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101.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