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化疗的副作用因人而异,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肝肾功能损伤及神经毒性。副作用严重程度与化疗方案、药物剂量、个体耐受性等因素相关。
1、消化道反应:
化疗药物常引发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可缓解呕吐,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不适。
2、骨髓抑制:
化疗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表现为感染风险增加、出血倾向等。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提升白细胞。
3、脱发:
紫杉醇类、蒽环类药物易引起毛囊损伤导致脱发,通常在化疗后2-3周出现。脱发为可逆性,治疗结束后3-6个月可逐渐再生。佩戴冰帽或使用温和洗发产品可能减缓脱发速度。
4、肝肾功能损伤:
部分化疗药物经肝肾代谢,可能引发转氨酶升高、蛋白尿等症状。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护肝治疗。
3、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等药物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症状多为剂量依赖性,停药后多数可缓解。维生素B族补充和物理治疗可能改善症状。
化疗期间建议保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补充鱼肉、蛋奶及新鲜果蔬;避免剧烈运动但需维持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严格遵医嘱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出现发热、严重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心理上可通过正念训练、支持小组等方式缓解焦虑,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松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