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感染及创伤。腹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局部异常扩张形成的血管病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腹主动脉瘤最主要的病因。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因素导致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和血管壁结构破坏。动脉壁中层弹性纤维断裂后,血流压力使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瘤样扩张。这类患者常合并冠心病或外周动脉疾病。
2、高血压:
持续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的机械应力,加速动脉中层退行性变。血压波动过大时,血管壁承受的剪切力变化可能导致内膜损伤。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3-5倍,瘤体增长速度也更快。
3、遗传因素:
约15%-20%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尤其马凡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患者。这些疾病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异常,血管壁强度降低。有直系亲属患病者,其发病风险较普通人高10-12倍,且发病年龄往往提前。
4、感染:
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发主动脉炎,破坏血管壁三层结构。微生物通过血流播散至主动脉壁,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高,降解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这类感染性动脉瘤进展迅速,易发生破裂。
5、创伤:
严重外力撞击或医源性损伤可能直接破坏主动脉壁结构。车祸方向盘挤压伤、高处坠落等突发暴力可使血管壁出现分层或局部薄弱。血管介入操作中的导管损伤也可能成为诱因,但此类病因相对少见。
预防腹主动脉瘤需控制血压血脂,建议40岁以上吸烟男性每年进行腹部超声筛查。日常避免剧烈负重运动,保持排便通畅以防腹压骤增。饮食宜选用深海鱼、燕麦等富含ω-3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品。确诊后应每6-12个月复查瘤体大小变化,直径超过5厘米或年增长超过1厘米需考虑手术干预。
原创文章,作者:松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