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后颈部皮肤灼伤可选用医用凡士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或磺胺嘧啶银乳膏。皮肤损伤处理需结合损伤程度、是否合并感染及个体差异综合选择,主要涉及修复屏障、抗炎镇痛、预防感染三类药物。
1、屏障修复剂:
医用凡士林通过封闭作用减少水分蒸发,促进角质层水合,适用于干燥脱屑的一度灼伤。放疗后皮肤皮脂腺受损导致保湿功能下降,每日薄涂3-5次可缓解紧绷感。需注意油性基质可能堵塞毛囊,毛发密集区慎用。
2、生长因子制剂: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表皮修复,对伴有糜烂的浅二度灼伤效果显著。临床观察显示连续使用7天可使新生上皮覆盖率提升40%,但开放性创面需先清创再涂抹。
3、抗菌药物:
磺胺嘧啶银乳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放疗后感染菌株有抑制作用,适用于渗液较多的创面。银离子可穿透坏死组织持续杀菌,每日换药前需用生理盐水清除残留药膏。过敏体质者需先行小面积试用。
4、非甾体抗炎药: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灼热感和疼痛,适用于伴明显炎症反应的损伤。与糖皮质激素相比不易引起皮肤萎缩,但破损皮肤需避开使用。用药后需避光48小时以防光敏反应。
5、湿性敷料:
水胶体敷料可维持创面湿润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特别适用于颈部活动部位的三度灼伤。每2-3天更换一次,能减少换药时对新生组织的机械损伤。合并感染时需改用含银离子敷料。
放疗后皮肤护理需保持清洁避免摩擦,穿着纯棉衣物减少刺激。恢复期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禁用碱性皂液。饮食补充维生素A、C及优质蛋白质,如胡萝卜、猕猴桃、深海鱼等有助于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征象,应立即返院处理。颈部皮肤修复通常需要4-8周,期间避免阳光直射及化妆品使用。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