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需通过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失衡、治疗原发病、氧疗及营养支持等方式处理。呼吸性酸中毒主要由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呼吸道梗阻及呼吸肌疲劳等因素引起。
1、改善通气:
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的首选措施,无创正压通气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气管插管适用于急性加重期。调整呼吸机参数以维持二氧化碳分压在40-60毫米汞柱,避免过度通气导致碱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采用低潮气量策略,同时监测血气分析。
2、纠正酸碱失衡: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无需特殊处理,失代偿期可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血pH值低于7.2时考虑使用碱性药物,但需警惕钠负荷过重。合并代谢性酸中毒需计算碱缺失量,缓慢纠正避免脑脊液酸中毒加重。
3、治疗原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社区获得性肺炎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神经肌肉疾病所致者需处理原发神经病变,胸廓畸形患者需评估手术矫正指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4、氧疗管理:
低流量吸氧适用于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维持氧饱和度在88%-92%。急性呼吸衰竭可短时高浓度给氧,但需警惕氧中毒。长期家庭氧疗患者需配备血氧监测仪,夜间睡眠时建议使用持续正压通气设备。
5、营养支持:
高代谢状态患者需提供35-40千卡/公斤/日热量,蛋白质摄入1.5-2克/公斤/日。限制碳水化合物比例至40%以下,减少二氧化碳产生。补充支链氨基酸可改善呼吸肌功能,维生素D缺乏者需补充至血清浓度30纳克/毫升以上。
呼吸性酸中毒患者应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技巧。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配合阻抗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饮食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模式,限制钠盐摄入。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需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定期监测肺功能、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慢性患者每3个月随访评估病情进展。避免接触呼吸道刺激物,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
原创文章,作者:生活小技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