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广东惠州,途经赣州郁孤台,夜宿造口时,思念弟弟苏辙,写下了这首《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樽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图片来源于网络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雨声将睡梦中的…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广东惠州,途经赣州郁孤台,夜宿造口时,思念弟弟苏辙,写下了这首《木兰花令》: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樽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雨声将睡梦中的人惊醒。想重回梦里,却愁绪满怀,无法入眠。睡在竹席上,感受着这深夜的清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外面的蟋蟀叫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妇人快快织布。

梦中来时的路还记得清清楚楚,仿佛还沉醉在江亭歌舞中。酒筵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那是为了诉说离别后的愁绪。

词的上片写景,借深夜时分的清冷表达了对弟弟离别后的愁苦。夜半三更,雨声惊起沉睡中的苏轼,夜的微凉,蟋蟀的叫声,从感觉和听觉上渲染了此时他内心的凄凉。“梧桐叶上三更雨”花用了温庭筠《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苏轼借用前人诗句,抒发了与弟弟苏辙的离情愁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片的最后一句“更听寒蛩促机杼”隐隐约约能感受到苏轼的另一面,“寒蜇”指的是蟋蟀,也叫促织、纺织娘。遭到贬谪,内心凄凉无比的苏轼,听到蟋蟀的叫声,首先想到的是纺织的妇人,想到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可见苏轼内心还是关心民生,关心百姓。

下片回忆来时路上美好。苏轼遭贬到惠州,路途遥远,一路上风尘仆仆,所见所闻都历历在目,到现在,他还仿佛置身在与友人离别时的宴席上,享受着宴席上的歌舞美酒。在酒席上,与友人话离别,诉说着离愁别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年后,壮志未酬的辛弃疾,也在这个地方,在郁孤台,望着祖国河山,看着郁孤台下滔滔不绝的江水,想起沦陷的中原地区,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kang.com/194543.html

(0)
小康的头像小康
上一篇 2023年11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