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主要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和医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
1、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短距离传播,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潜伏期2-3周期间具有传染性。
2、接触传播:
接触被支原体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后经口鼻黏膜感染。生殖支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解脲支原体则与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相关,母婴垂直传播需引起重视。
3、免疫力缺陷:
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老年人等群体因免疫功能受损更易感染。支原体缺乏细胞壁的结构特点使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时易转为慢性感染。
4、环境诱发:
寒冷季节门窗紧闭导致通风不良,空调系统污染可能引起军团菌合并支原体感染。吸烟会破坏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被动吸烟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常人高3-5倍。
5、医疗相关:
气管插管、支气管镜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引发医源性感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偶见支原体性关节炎,与术中污染或血行播散有关,需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防。
预防支原体感染需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和锌牡蛎、坚果以维持黏膜完整性。冬季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儿童玩具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出现持续咳嗽伴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咽拭子PCR检查,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使用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避免自行服用头孢类无效药物。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知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