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免疫力下降及医源性操作等途径引起。
1、性接触传播:
支原体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性接触。生殖道支原体如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可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性伴侣携带病原体时,黏膜直接接触会导致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使用避孕套可降低传播概率,但无法完全避免。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或浴具可能引发间接感染。支原体在潮湿环境中可短暂存活,但该途径感染概率较低。需注意公共场所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贴身物品,尤其是生殖器清洁用品。
3、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支原体后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结膜炎或肺炎。妊娠期筛查可发现生殖道定植,阳性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剖宫产不能完全阻断传播风险。
4、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时,生殖道局部免疫力降低,支原体易大量繁殖引发症状。表现为尿频、分泌物异常等,可能与阴道菌群失调有关。规律作息和营养均衡有助于预防。
5、医源性操作:
妇科检查、导尿或宫腔手术时,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将支原体带入生殖道。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术后出现异常分泌物或下腹坠痛需及时就诊排查。
预防支原体感染需保持单一性伴侣并正确使用避孕工具,日常注意外阴清洁但避免过度冲洗破坏菌群平衡。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增强免疫力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适当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出现白带增多、排尿灼痛等症状时,需通过PCR检测确诊病原体类型,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定期妇科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感染。
原创文章,作者:生活小技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