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主要类型,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肝癌是肝脏恶性肿瘤的统称,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三种病理类型。
1、病理类型:
肝细胞癌起源于肝细胞恶变,具有典型肝癌细胞形态特征。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在组织学表现和生物学行为上与肝细胞癌存在明显差异。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
2、发病机制:
肝细胞癌主要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相关,乙肝病毒感染是最常见诱因。胆管细胞癌的发病与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胆道疾病关系更密切。混合型肝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3、临床表现:
肝细胞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进展后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胆管细胞癌更易早期出现梗阻性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混合型肝癌临床表现兼具两者特点。
4、影像学特征:
肝细胞癌在CT增强扫描中呈现"快进快出"的典型表现。胆管细胞癌多表现为延迟强化,常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混合型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取决于两种成分的比例。
5、治疗方案:
肝细胞癌对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反应较好。胆管细胞癌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化疗相对敏感。混合型肝癌需根据主要成分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饮食上多摄入新鲜蔬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限制高脂高盐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出现不明原因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