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可通过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调脂稳定斑块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
1、溶栓治疗:
适用于发病12小时内无介入条件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尿激酶、阿替普酶等药物溶解血栓。需在发病3小时内实施效果最佳,可降低心肌坏死面积,但存在出血风险,需严格评估禁忌证。
2、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首选方案,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血流。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可显著改善预后,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门球时间应控制在90分钟以内。
3、抗血小板治疗:
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双联抗血小板需维持12个月以上,可降低支架内血栓风险,用药期间需监测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4、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或比伐卢定等药物用于急性期抗凝,防止血栓扩展。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改用普通肝素并监测APTT值。
5、调脂治疗:
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稳定斑块并改善内皮功能。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长期服用需注意肝功能及肌酸激酶监测。
急性期后需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每周3-5次有氧运动和阻抗训练,初始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0%-60%。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心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建议通过正念训练改善睡眠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松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