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壳表面发霉通常不建议继续食用。霉变可能由储存环境潮湿、蛋壳破损、存放时间过长等因素导致,霉菌可能通过气孔侵入蛋液。

鸡蛋壳的霉斑往往是霉菌菌丝体,常见的有青霉、曲霉等。这些霉菌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即使高温加热也难以完全破坏。蛋壳表面有数千个微小气孔,霉菌孢子可能通过气孔进入蛋内污染蛋清和蛋黄。轻度霉变时蛋液可能尚未变质,但存在潜在风险。

少数情况下,若霉变仅局限在蛋壳局部且内部蛋液无异味、无变色,经彻底清洗和高温烹煮后或可食用。但霉变鸡蛋可能伴随沙门氏菌污染,老年人、孕妇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要避免食用。鸡蛋储存时应保持干燥通风,冷藏温度控制在4℃以下可延缓霉变。

发现蛋壳霉变应及时丢弃,避免因小失大引发食物中毒。日常选购鸡蛋时注意检查蛋壳完整性,优先选择生产日期近的产品。储存时可用干布擦拭表面污物,放置于透气的蛋托中,避免与其他食材直接接触。若误食霉变鸡蛋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0623.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95122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