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肝癌有效果吗

介入治疗对肝癌有明确效果,可作为中晚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肝癌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靶向药物灌注治疗五种方式。

1、肝动脉化疗栓塞:

通过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并局部给药。该方法可使肿瘤缩小率达40%-60%,适用于无法手术的3-5厘米单发肿瘤。治疗需间隔4-6周重复进行,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肝区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

2、射频消融治疗:

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直接摧毁肿瘤组织,对3厘米以下病灶的完全消融率超过90%。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操作,创伤小且恢复快。可能发生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邻近大血管的病灶需谨慎选择。

3、微波消融技术:

通过电磁波使肿瘤组织内水分子震荡产热,消融范围较射频更均匀。适用于肝硬化背景下的多发小结节,一次可同时处理多个病灶。治疗后可出现暂时性转氨酶升高,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4、放射性粒子植入:

将碘-125粒子永久植入肿瘤内部持续释放辐射,对门静脉癌栓有独特优势。需术前精确计算放射剂量分布,可能引起放射性肝损伤。联合TACE治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至28%-35%。

5、靶向药物灌注:

通过载药微球精准递送索拉非尼等分子靶向药,局部药物浓度可达静脉给药的20倍。适用于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的晚期患者,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需监测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药物不良反应。

肝癌介入治疗后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优质蛋白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蛋清及大豆制品。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增强CT,前2年每3个月随访1次。保持规律作息,严格戒酒,肝硬化患者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3克以下。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腹痛或黄疸加重应及时返院检查。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4985.html

(0)
小康的头像小康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上午10:32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上午10: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