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精准灭活肿瘤组织的微创手术,主要操作步骤包括术前评估、影像引导定位、局部麻醉、电极针穿刺及热能消融。
1、术前评估:
治疗前需完善增强CT或MRI检查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血供情况,评估肝功能分级。对于直径≤3厘米的单发肝癌或2-3个直径≤3厘米的病灶,且无主要血管侵犯的患者适用该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者需提前纠正,合并腹水患者需先行利尿处理。
2、影像引导:
术中采用超声或CT实时引导定位,医生通过影像确定最佳穿刺路径,避开胆囊、肠道等重要脏器。三维重建技术可辅助规划消融范围,确保完全覆盖肿瘤及周边5-10毫米安全边缘。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能提高微小病灶的识别率。
3、局部麻醉:
在穿刺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常用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对于靠近膈肌的病灶可能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特殊情况下采用静脉镇静。麻醉后经皮穿刺建立治疗通道,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4、电极穿刺:
根据肿瘤形态选择单极或多极射频针,套管针穿刺至病灶深部后展开电极。穿刺过程需保持平稳呼吸配合,防止脏器移位。电极尖端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组织温度,确保达到50-100℃的有效治疗温度。
5、热能消融:
启动射频发生器后,电极周围组织离子震荡摩擦产热,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每个位点消融时间约10-30分钟,较大肿瘤需多针叠加或分次消融。术后即刻行增强影像评估消融效果,确认无活性病灶残留。
术后24小时内需卧床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及腹部体征。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为主,如鱼肉、蛋奶及新鲜果蔬。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及影像学检查,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增强CT评估。联合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长期随访中需警惕新发病灶。保持规律作息,严格戒酒,控制肝炎病毒复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原创文章,作者:松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