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胆管肿瘤需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采取手术切除、化疗、肝移植等综合治疗。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肿瘤性质、患儿年龄及肝功能状态,需由儿童肝胆外科与肿瘤科多学科团队评估制定。
1、手术切除:
根治性手术是胆管肿瘤首选治疗方式,适用于局限性肝外胆管肿瘤或未侵犯重要血管的肝内肿瘤。常见术式包括肝外胆管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部分病例需联合肝叶切除。术前需通过增强CT或MRI评估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的解剖关系。
2、化疗方案: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或存在转移的病例,可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横纹肌肉瘤型胆管肿瘤对VAC方案敏感。化疗前需评估患儿骨髓功能,治疗期间需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预防感染。
3、肝移植:
肝门部不可切除的胆管闭锁相关性肿瘤可考虑肝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移植适应证包括无远处转移、肝动脉及门静脉未受侵犯,五年生存率约60-70%。
4、胆道引流:
对于梗阻性黄疸患儿,术前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内镜下支架置入缓解症状。引流后需监测胆汁引流量及颜色,预防胆道感染。完全梗阻病例需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
5、靶向治疗:
NTRK基因融合阳性肿瘤可尝试拉罗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前需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检测驱动基因突变,用药期间定期评估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目前靶向药物在儿童胆管肿瘤中的应用仍属探索性治疗。
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的热量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中链脂肪酸配方奶粉。术后早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恢复期建议每天30分钟低强度游戏活动。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建议每3个月进行1次增强CT评估。家长需观察患儿皮肤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及食欲变化,出现发热或腹痛需及时就诊。
原创文章,作者:松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