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发病机理主要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代谢性疾病及遗传因素有关。
1、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病因。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再生,长期炎症刺激可诱发基因突变。HBV的X蛋白还能直接干扰细胞周期调控,HCV核心蛋白则通过氧化应激促进癌变。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癌风险。
2、肝硬化进展:
约80%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沉积破坏正常肝小叶结构,肝星状细胞活化产生促炎因子。异常增生的肝结节可能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结节,最终恶变。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常见肝硬化诱因。
3、黄曲霉毒素暴露:
霉变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1是强致癌物,其代谢产物能与p53基因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该抑癌基因失活。这种突变在湿热地区高发肝癌中占比显著,与HBV感染有协同致癌作用。妥善储存粮食可有效预防。
4、代谢异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会激活促增殖信号通路。铁过载症患者体内自由基增多,诱发DNA损伤。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升高,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血糖和减重可改善代谢状态。
3、遗传易感性:
家族性肝癌病例中可见抑癌基因TP53、AXIN1的胚系突变。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遗传病也可增加风险。部分人群对黄曲霉毒素解毒能力存在基因多态性差异,携带特定HLA基因型者更易发生HBV持续感染。
预防肝癌需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包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硬化患者等,建议每6个月进行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日常避免摄入霉变食物,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合理体重。已确诊脂肪肝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原发病,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规范抗病毒治疗。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右上腹隐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原创文章,作者:松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