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可能由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酒精性肝病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因素引起。
1、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病毒长期感染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再生,增加基因突变风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癌发生率,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是关键。
2、肝硬化: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肝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异常增生结节可能恶变。肝硬化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早期发现癌变病灶。
3、黄曲霉毒素暴露:
霉变谷物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长期摄入会直接损伤肝细胞DNA。储存粮食时需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食用霉变花生、玉米等食品。
4、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肝毒性,每日酒精摄入超过40克显著增加肝癌风险。戒酒可延缓疾病进展。
5、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肥胖和糖尿病引发的脂肪肝可能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促进肝细胞癌变。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预防。
预防肝癌需综合管理基础肝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规范治疗慢性肝炎、戒酒并保持健康体重。日常饮食选择新鲜食材,避免腌制霉变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40岁以上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原创文章,作者:生活小技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