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以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体内脂蛋白脂肪酶活性缺陷或载脂蛋白C-II缺乏,导致甘油三酯分解代谢障碍。这类患者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出现显著的血脂异常,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过量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糕点和高糖饮料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甘油三酯。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反式脂肪酸的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会直接提升血液中乳糜微粒水平。酒精摄入会抑制脂肪酸氧化,促使甘油三酯合成增加。
3、肥胖因素:
内脏脂肪堆积会促进游离脂肪酸释放入血,肝脏将这些脂肪酸重新酯化为甘油三酯。肥胖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使得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减少。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²,甘油三酯水平可上升0.15mmol/L。
4、糖尿病控制不佳:
胰岛素不足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活性增强,脂肪组织大量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在肝脏转化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使甘油三酯水平急剧升高。血糖超过11.1mmol/L时,甘油三酯水平可能达到正常值的3-5倍。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延缓极低密度脂蛋白残粒的清除。同时肝脏甘油三酯合成酶活性增强,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约25%的甲减患者会出现甘油三酯水平超过5.6mmol/L的情况。
建议采取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30g,优先选择橄榄油、茶油等单不饱和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范围。定期监测血脂四项,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应将甘油三酯控制在1.7mmol/L以下。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拌,避免红烧、煎炸等高温烹调。适量增加深海鱼类摄入,每周2-3次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知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