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1、肝切除术:
肝切除术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肝脏某一叶或段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手术通过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肝组织达到根治目的,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可分为局部切除、肝段切除或半肝切除。术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恢复情况,5年生存率可达40%-70%。对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需谨慎评估剩余肝脏代偿能力。
2、肝移植术:
肝移植适用于符合米兰标准单发肿瘤≤5cm或多发≤3个且每个≤3cm的肝癌患者,尤其适合合并严重肝硬化的病例。移植可同时解决肝癌和终末期肝病问题,但受限于供体短缺和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术后需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5年生存率可达60%-80%。存在肿瘤复发风险是主要限制因素。
3、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通过电极针产生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直径≤3cm的肝癌。该微创手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对于位置特殊的肿瘤如靠近大血管或胆管需谨慎操作。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胆瘘和邻近器官损伤,局部复发率约10%-20%。
4、微波消融术:
微波消融利用电磁波产热破坏肿瘤细胞,作用范围较射频消融更大,可处理3-5cm的肝癌。其热效率高且不受组织阻抗影响,对靠近血管的肿瘤效果更好。术中需精确控制消融范围以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肝区疼痛等反应,需配合保肝治疗观察1-2周。
5、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适用于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该方法能减少肿瘤血供并局部释放高浓度药物,可控制肿瘤进展并延长生存期。需分次进行间隔4-6周,常见副作用包括发热、腹痛和肝功能异常。联合靶向药物可提高疗效。
肝癌术后需坚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和维生素。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周3-5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严格戒酒并控制肝炎病毒复制,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出现腹胀、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原创文章,作者:小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ekang.com/95066.html